每次規劃露營行程,最讓我頭疼的就是餐點準備。露營不像在家裡,有現成的廚房設備和齊全的食材;在戶外,一切都得精打細算。
首先,必須考量到食材的保鮮問題,特別是夏天,稍不注意就可能導致食材變質。
而空間有限,我得想辦法把所有食材和調味料壓縮到幾個保冷袋裡,還要確保東西不會在路途中洩漏。再來是菜色的選擇,既要簡單易煮,又要符合大家的口味,才能在戶外快速完成一道美味的料理。
在有限的水源下清洗食材和餐具,也讓我得更加注意用水的節省。
以前光是備料,大概超市就買扛一堆東西回來,真的非常辛苦,這次的露營人數比之前多,大概3個家庭的人次,雖然食材可以分散給大家準備,但是事前處理(切菜,清洗)真的很繁瑣
所以這次大家決定直接用現成的料理包來處理,第一選擇就是火鍋啦;畢竟火鍋只要把東西放進去煮一煮就好,非常簡單,不用過腦,但是湯頭這件事就真的很看功力,所以就上網做了一些功課,發現可以滿足10人以上的鍋物,踏輕似乎是一個不錯的選擇。
在很多平臺上面看到這個品牌的踏輕鍋物料理,讓我非常好奇,他有四道別出心裁的鴨式火鍋,有胡椒鴨、麻辣鴨、薑母鴨、洋蔥鴨,這幾道料理是外面鍋物店比較看不到的料理,除了冬天必備的薑母鴨外,其他都是很具特色的鍋物料理。
我特地上網做了一些功課,想看看其他人對這個品牌的試吃評比。瀏覽了不少部落客和食評家的文章後,我發現大家對踏輕的評價相當一致。
許多人都提到他們的湯底特別,冬天吃真的非常適合,而且不會過於油膩,這讓人即使吃完一整鍋,也不會感到負擔。而且,食材的新鮮度是大家稱讚的重點,尤其是鴨肉和自己買的蔬菜搭配,讓鍋物吃起來更有層次。也有人提到踏輕的湯頭有種自然的甘甜,這來自於食材本身的原味,而非依賴過多的調味料。這些評比讓我下定決心,就是他啦,這次兩天一夜的露營料理就是踏輕啦!
這次我選擇的就是胡椒鴨跟洋蔥鴨,感覺是最符合大家口味,所以只要再準備一些蔬菜,就可以快速搞定啦。
這次露營的地點選擇在南投埔里足跡民宿,外面有一個很大的露營廣場,整個環境都非常好,而且重點是沒有討厭的小黑蚊,就非常大推,而且帳篷用品,都已經架好,老闆服務真的很好
南投埔里足跡民宿相關聯繫方式
地址: 545南投縣埔里鎮福長路12巷75號
預約住宿電話: 0921 313 067
在露營的當天,我負責準備餐具,朋友則在一旁幫忙處理份量極大的洋蔥鴨,說真的,料理一定要看使用說明,一定要先解凍,不然我看屠龍刀也劈不開這個厚實的鴨肉。
看看這個分量,我已經用了10人份的鍋子了,還是滿出來了,都比小朋友臉還要大,這邊我們少做一件事,解凍後應該要先將整隻鴨都拆解好再煮,整隻鴨下去煮太不明智瞭,光是等水滾,大家可能就要餓肚子了。
所以加熱到一半後,感覺鴨肉沒那麼硬,就放到砧板二次處理,不然烹煮太費時了
洋蔥鴨的份量真的沒話說,應該是鍋物中的巨無霸了,果然就如官網說的,整隻鴨下去調理,真心不騙。
大家坐在一旁圍成一圈,看著鍋裡的湯頭逐漸變得濃郁。一位朋友忍不住偷喝了一口湯,立刻露出滿足的笑容,直呼「這味道絕對是今天的露營之王!」
露營的樂趣不只是享受美景,更是在這樣的互動中增添了無限的回憶。當香噴噴的洋蔥鴨上桌時,所有人都迫不及待地舀了一碗,熱呼呼的湯頭暖入心脾,這一刻,我想,露營的幸福就是這麼簡單。
來做一個踏輕洋蔥鴨的簡單評比吧
露營中餐-踏輕洋蔥鴨調理包
**外觀**
洋蔥鴨的調理包打開後,搭配一整隻的鴨肉,湯底有一股濃郁的洋蔥甜香。湯的顏色偏金黃,洋蔥的味道小朋友也可以接受。
**鴨肉份量**
鴨肉份量豐富且厚實,每一片鴨肉都充分吸收了洋蔥的自然甜味,肉質細緻多汁,輕輕一咬,豐富的肉汁和,讓人忍不住一口接一口。更特別的是,踏輕將鴨肉處理得剛好,不僅軟嫩且不失彈性,,湯汁浸潤其中,整個口感層次瞬間升級。
**湯頭口感**
湯頭非常柔和,洋蔥的甜味自然地融入湯底,帶來一種舒適的甘甜感,溫潤而不膩口,讓人不知不覺就喝了好幾碗。
**建議搭配的蔬菜與飲料**
推薦搭配蓮藕、甜玉米和菠菜,這些食材的甜味與洋蔥湯底搭配起來是絕配。飲料方面,建議搭配檸檬水,既能解膩又能增添一絲清爽感。
第二天的中餐一樣是搬出踏輕另一個推薦鍋物-胡椒鴨,有了昨天的經驗,這次退冰後,有先稍微分解整隻鴨下去煮,畢竟人總是要有學習能力的啦XD
說實話,這鍋胡椒鴨的胡椒味真的相當濃郁,煮的時候香氣一飄散出去,連隔壁帳篷的朋友都紛紛探頭過來,好奇我們到底煮了什麼料理。當湯鍋滾開時,陣陣辛香帶著暖意撲鼻而來,朋友們調侃說,這鍋胡椒鴨恐怕成了整個營地的「香氣宣傳大使」。
當我們終於盛上一碗熱騰騰的胡椒鴨湯,那辛辣卻不嗆口的胡椒味迅速在舌尖散開,每一口都是享受,這樣的香氣和滋味,應該要再把這道胡椒鴨列入菜單,甚至可能吸引更多朋友一起來享用。
露營中餐-踏輕胡椒鴨調理包
**外觀**
胡椒鴨調理包打開後,整隻鴨的份量就是巨大,真的很適合露營大家圍爐一起吃,一餐就可以馬上腳絕。湯底的顏色清澈,帶著淡淡的琥珀色,透著一股溫潤的胡椒香。
**鴨肉份量**
鴨肉的份量相當大方,肉質鮮嫩,煮得剛剛好,不會過老,胡椒的香味與鴨肉的自然甘甜完美融合。
**湯頭口感**
湯頭清爽而不過於厚重,胡椒的辛辣恰到好處,溫暖而不嗆,但是辣度的感覺因人而異,可能有的人會覺得稍辣,整體口感很適合冬天圍爐。
**建議搭配的蔬菜與飲料**
建議搭配高麗菜和金針菇,這類蔬菜的清甜能中和胡椒的辛香。飲料的部分,推薦搭配一杯清香的烏龍茶,讓整體風味更加清新。
踏輕鍋物線上購物網站:
https://donzdonz.com/COMPLEX/PEPPERDUCK
這次的露營旅程,讓我深刻感受到大自然與美食結合的那份純粹與滿足。洋蔥鴨和胡椒鴨這兩道鍋物,絕對是這趟露營的亮點。洋蔥鴨帶來的自然甜味,讓每一口鴨肉都充滿溫潤的滋味,溫和卻令人難忘;而胡椒鴨的濃郁辛香則為整個營地增添了熱鬧的氣氛,那種隨風飄散的香氣,路過的營友應該都非常羨慕我們。
這次和朋友們一起到南投露營,一邊享受暖呼呼的火鍋,一邊聊著天,笑聲和濃濃的湯香交織在一起,讓我明白露營的樂趣不僅僅在於美景,更在於與好友分享美味、共度美好時光的那種喜悅。這次露營,絕對是讓人難以忘懷的回憶,而這兩道鍋物,真的超值得,份量大,多人一起享用真的超劃算,省去備料的時間,也多了一些時間可以到處看看風景。期待下次露營,帶上更多美食,繼續這段美好的冒險。
踏輕洋蔥鴨試吃心得分享露營一直是我心目中最美好的放鬆時刻,但要讓整趟旅程更愉快,能品嚐到美味的料理絕對是關鍵。想像一下,在微涼的山林夜晚,和親朋好友圍坐在帳篷旁,微風輕拂下,熱氣騰騰的鍋物飄散出誘人的香氣,這就是露營的真正樂趣。而**踏輕鍋物**正是讓這一刻變得完美的秘密武器!
為什麼說踏輕鍋物是露營的最佳選擇?首先,踏輕的調理包不僅方便攜帶,操作也超簡單,只需要熱水煮沸,就能迅速變成一鍋香氣四溢的美味火鍋。對於不想在營地花太多時間備料、卻又想享受豐盛餐點的你,踏輕鍋物無疑是最聰明的選擇。胡椒鴨的辛香溫暖,洋蔥鴨的甘甜入味,再加上麻辣鴨的濃烈刺激,無論你是偏愛清爽湯底還是重口味,都能在踏輕鍋物中找到心頭好。踏輕洋蔥鴨肉質鮮嫩口感
除此之外,踏輕鍋物選用的都是新鮮食材,湯頭濃郁卻不油膩,讓你在戶外用餐也能吃得健康又滿足。露營時,溫度往往會較低,而踏輕的胡椒鴨和薑母鴨特別適合寒冷的夜晚,喝上一口辛香四溢的湯,暖流瞬間從胃部蔓延至全身,給你滿滿的能量。更棒的是,這些鍋物湯底不需要額外調味,天然的食材就能帶出豐富的層次感,不僅滿足了味蕾,也減少了準備的麻煩。踏輕胡椒鴨鍋物試吃推薦
踏輕鍋物讓你在露營時省去繁瑣的食材準備與烹飪步驟,只需短短幾分鐘,就能讓所有人享受美味的火鍋料理。當你在帳篷旁,一邊看著星空一邊品嚐這鍋熱氣騰騰的踏輕鍋物,保證這次露營的體驗將成為你記憶中最難忘的一次。不論是好友聚會還是家人共遊,踏輕鍋物都能瞬間拉近彼此的距離,讓歡笑與美食交織在一起。踏輕洋蔥鴨適合露營團購
還在猶豫露營該帶什麼餐點嗎?立即選擇踏輕鍋物,讓你的露營之旅從此與眾不同,無論在哪裡,都能享受到如同餐廳般的頂級火鍋!現在就行動,為你的下次露營準備好這份滿滿幸福的美味吧!踏輕洋蔥鴨露營美食推薦
小孩子的悲傷,就像一陣風兒吹過小河水,因為河水的淺淡,只微微泛了一點淺淺細細的波紋,你甚至都來不及看到,這點細波紋就不留痕跡地散去了。 {一} 我出生的村莊,在附近十里八疃也算大村,而我的家族,在村里屬于大戶, 子孫后代, 枝繁葉茂。 父親在家里兄弟姐妹六個,排行老大,而我又是父母的長女,自然是爺爺這一族的長孫女。然而,即使“位尊顯貴”,除了從父母那里得到一些疼愛,我家里其他諸如三個姑姑,兩個和我年齡相差不遠的叔叔,還有那望而生畏的爺爺,甚至我的奶奶,從他們那里,我沒有分得一絲一毫的關注,至少讓我有感覺,他們心里面是有我的存在的,記憶里,從來沒有。 記憶里,有的是我帶著小我三歲的弟弟,滿大街小巷地玩,漫山遍野地跑,玩到餓了,偶爾存著一點僥幸,偷偷地在奶奶家門口,聽了半天動靜兒:爺爺不在家!于是,姐弟兩怯怯地進了院子。 奶奶家的院子里種著一棵葫蘆梨樹,我必定是進去后,眼睛就無法從那棵樹上挪開了! 奶奶也必定是說:還沒熟呢!你看看,看看,不熟!沒法吃! 盡管我不開口,她還是知道我想什么。每回這么說了,我依然執著地貪婪地盯著梨樹:明明是可以吃啊!好幾個梨子個頭那么大了,綠油油地閃著耀眼的光,看樣子都想象的到,一口咬下去該有多么的酸甜可口! 每回如此,奶奶就順手從地上撿個干吧梨子,試圖讓我嘗嘗青澀梨子的味道,以此證明果然是沒法吃的。我知道不能吃,可是年幼的弟弟卻會不由自主接過來,啃了一口:呸呸——緊接著吐出來。 這樣,奶奶終于讓我們姐弟兩對梨樹死了心。有一次她還說,等熟了再吃吧!這句話給了我們無盡的希望,從那天開始,每天盼著日落和日出,就這樣等啊,等啊,等著等著夏天就過去了,等著等著就長大了…… 既然葫蘆梨不能吃,可是我們倆還餓著呢!奶奶見我們沒有離開的樣子,會問:你們不家去嗎?快晌午了。 我說:奶奶,俺餓了,給俺倆塊干糧吧。 奶奶一聽這話,著急了:家里哪有干糧啊?沒有啊! 我不甘心,往屋里鍋臺看過去。奶奶趕緊進屋拿開鍋蓋,果然!鍋里空空如也。只有鐵篦梁孤單單地架在鍋里,上面還零散著幾個蒸透了的苞米皮。 我還是不甘心,往半空中插在門框上的笊籬望上去。 奶奶嘴里說著:真沒有,然后毫不猶豫地拔下空中的笊籬:看看吧!真沒有干糧了。 我踮起腳尖,往舊舊的笊籬里看進去,多希望有塊干糧!哪怕苞米餅子也行啊! 結果,是有一塊兒,風干了的好小的一塊兒黑餅子,那個模樣明明就是遭人嫌棄的扔在里面,沒人知道究竟有多久了! 最后,我們姐弟兩悲傷地離開了。 從此以后,那也是最后一次有記憶了,我再沒有帶著弟弟去要飯吃,因為奶奶家沒有干糧,有葫蘆梨每回去卻又不熟。 {二} 小孩子的悲傷,就像一陣風兒吹過小河水,因為河水的淺淡,只微微泛了一點淺淺細細的波紋,你甚至都來不及看到,這點細波紋就不留痕跡地散去了。 所以,我依然天天的帶著弟弟瘋玩,穿大街,過小巷,總感覺我們村那么大,那么大!怎么走也走不完,就像一個好大好大的迷宮,總也有我們姐弟兩沒去過的胡同,沒走過的石階,沒見過的院落和各種沒見過的人。 那時候,對于年幼的我們來說,我們村就是全世界,全世界就是我們村。 然而,對那樣的我們不熟悉的胡同,以及我們不熟悉的路,還有陌生的大門和陌生的面孔,小孩子會有莫名的恐懼。 在去姥姥家的路上,經過帶有后院的一戶人家,平時基本看不到他家開門,也極少看到這戶人家住的什么人,長成什么樣子。幾乎我們每次路過都是大門緊閉,悄無聲息。神秘的氣息籠罩著這里的一草一木,甚至一片瓦塊兒,都仿佛有眼睛一樣,趴在那里看著你,走過來,走過去,一旦你走遠,它立刻變成了一個白胡子老頭,或者拄著拐杖的老太婆。房子后面有長滿梧桐樹的院子,遮天避日的,梧桐樹的腳下雜草叢生。夏季的時候,瘋長的雜草能有半個人的高度,總感覺里面藏了無數的我們看不到的精靈。 每回走到這戶人家門口,我都會領著弟弟在門口停一會兒。有時偷偷走近了,看看后院的樹和草,希望能有神奇發現:吃草的兔子?會唱歌的小鳥?美麗的仙女?或許突然被我搜尋到!直到現在,在那家后院里尋尋覓覓,還會偶爾在夢里重現。 當然,傍晚回家,天若黑了,我們是必須繞道不走那戶人家的。你無法想象,風刮地整個小樹林子嘩嘩啦啦地巨響,影影綽綽,奇形怪狀,驚天動地的左搖右晃,仿佛那梧桐樹在夜間就變成了身形巨大的怪物,呼呼啦啦地隨時會向你撲過來!那白天看起來還是草的東西,跟著風起伏呼嘯起來,也在黑暗里瞬間變得張牙舞爪,面目猙獰!僅有一次,我是帶著小跑,緊緊攥著弟弟的手,故意地不看不聽跑了過去,回家了。 童年的這些恐懼和不解,以后不斷出現夢里,甚至還是當年的那些樹,我還是當年那么小…… >>>更多美文:散文隨筆
你好和再見,都是兩個字,但卻因為邂逅和離別而意義不同吧。 那年,花開,我們相遇。或許是因為相遇的時候太過美麗,以至于接下來的日子里相互陪伴著走過了許多風風雨雨。那段時光有過高興地時刻,有過難過的時刻,有過一起聽歌互相欣賞的時刻,也有過一起陪伴著去看潮起潮落的時刻。但那時候不管那一刻鐘,我想我們都是幸福的。我們曾經一起在布滿星星的夜晚仰望著星空,一起在冰天雪地里看那夢幻般的雪花飛舞,一起在山坡上看著夕陽緩緩落下的那一刻。在那一剎那,我感覺到所有的一切都在那一刻靜止,而那一刻也會是我們生命中的永恒。但是幸福是短暫的,是會改變的,總是會有讓你措手不及的離別,會讓你來不及好好的跟她道個別。 那時是一次奇特的時刻,窗外有棵未曾開過花的樹,在那個夜晚突然開出了潔白的花朵,花開那刻,自己靜靜地發呆了好久,然后自己漏出開心的笑容,它讓自己想起與你相見的場景。那一夜,夢中有你。第二天不經意間卻看到花已經凋謝,自己突然想到了那段如白駒過隙般的感情,也是如這花一樣,短暫的美麗,一剎那的驚艷。記得有一種花,一生只開一次,而且花開后會很快凋零。但是在花開的那一刻,周圍場景也都會因為花的美麗出現一剎那間的永恒,那是一種來自于生命的綻放。就像有的愛情也是一生只能經歷一次的。 這一世,我轉山轉水轉佛塔,不為求佛,只求與你相遇。人這一生至少該有一次,為了某個人而忘了自己,不求有結果,不求同行,不求曾經擁有,甚至不求你愛我,只求在我最美的年華里,遇到你。愛情,這如雪般的潔白夢幻。一生能有這么一次相遇,也算是人生的一次慶幸。 曾經,清澈的眼眸,依舊纏繞在我心頭。你說,如果有來生,要做一棵樹,站成永恒,沒有悲歡的姿勢。一半在土里安詳,一半在風里飛揚,一半灑落陰涼,一半沐浴陽光,非常沉默非常驕傲,從不依靠從不尋找。你告訴我沒有放不下,只有不甘心。你說過忘記一個人最好的方法,就是找一個新的人在身邊,或者心里,就不會去回憶。其實,找一個人在身邊容易,但是住在心里太難,有時候人的心太小,住著一個人就住不進去第二個人。不甘心也許是有的,愛這個詞容納了太多的感情。不過時間久了,感覺你說的也不是沒有道理,不如不去挽回了,自己也不必把回憶弄的比過程都長了。 初見,驚艷,暮然回首,風再起,換了人間。自從遇見你,才明白天晴下雨的愁緒,才懂得花開花落的美麗。 相逢相離本無意,花開花落在夢中。進入那個倒轉的世界。那里,左邊永遠是右邊,影子其實是實體,那里我們整夜醒著,那里天國清淺,就如此刻海洋深邃,而你愛我。
過年,就想起家鄉的年糕。 新收的糯稻,碾出米,磨成粉,帶著稻禾的清香。尺八的鑊子,半尺高的蒸籠,灶屋里充滿了白霧般的熱氣。年的豐稔,年的溫暖,在糯米的香氣和灶膛里輕輕噼啪的柴火聲中開始了。 家鄉人過年都要蒸糕,家鄉的年糕特別大,所以蒸糕不是件容易的事。每逢蒸糕時,幾乎全家人都要動手;家人少的,鄰居來幫忙,或者兩三家合在一起蒸。 配制原料是女人的活,提前幾天就動手了。糯米和粳米講究比例,浸米的“水頭”長短也有講究,水頭長的,磨出的粉細,蒸出的糕就糯。但是,這些講究還都是一些“模糊數字”,各家的口味不同,各家主婦就有不同的“手感”。我小時候看到各村都用大型的碾粉機器碾米粉,全村人都去磨各種粉,所以蒸糕過年的時候,機器一定要清潔好,這樣才不會有別的谷物粉末混入而影響粉的“賣相”。 到蒸糕的這一天,就要配糕粉。加一定的水,加各種輔料,用粗篩篩好。這時候男人準備好蒸籠,在鑊子里放一鑊水,鑊子邊上墊好一圈棉絮,以防漏氣,蒸籠預熱、刷油。這時候要搭配一個干練的火頭軍,火要大、持久而不過猛,以保持蒸汽可以均勻持續釋放出來。所以,蒸糕用的柴火也很有講究,軟柴如稻草是不行的,沒燒幾分鐘就滿灶膛的灰燼,影響空氣流動;硬柴如樹木也不行,火太猛,沒多久就把鑊子里的水燒干了,蒸糕過程中是不可搬開籠屜加冷水的。只有不軟不硬的棉花桿或者玉米芯,在秋收后曬得干干的,這時候燒蒸糕火最合適;豆萁則是稍次的選擇。 等水燒開,才可以上粉,先在籠屜里輕輕、勻勻地鋪上三分之一糕粉,蒸一會兒,然后一層層地上。等每一層基本熟了,再接下去上粉。整個過程不疾不徐,不能急躁。等一籠年糕的粉上齊,輕輕刮平,到基本熟了,蓋上洗干凈浸過水的白棉布,再等一定時間,就可以出籠了。出籠才是最顯男人優勢的,一籠直徑一尺八寸,高三寸多的米糕,滾燙而糯軟,需要一下從籠屜里翻倒出來又不變形,沒有幾斤氣力是不行的。 所以,男主人在外工作,過年不能回家的人家,蒸糕就得放到親戚鄰居家了。 想起蒸糕,就想起我的祖父。 祖父蒸糕特別講究,先要避諱不吉利的話,比如“生”“不熟”之類,也不能生氣發怒,那樣糕會蒸不好。所以蒸糕時總要關上灶屋的門,拒絕不速之客,只開一個小窗以通氣。相對而言,父親不信鬼神,百無禁忌,偶爾蒸糕卻常有小遺憾。我驚訝于這一種神奇。 每到過年蒸糕時,大人們要么把孩子趕到鄰居家玩,要么不許孩子說話,因為他們覺得小孩子不懂事,會說出“無忌”之“童言”。幸虧我從小乖巧,該不說話的時候就不說話,所以,祖父母基本上還是任我在蒸糕的灶屋里玩,我不擋他們的手腳,靜靜地觀察,并且幫他們一點小忙,比如洗凈干竹殼,鋪在大桌子上,以備墊糕時候用。 蒸糕時候的祖父,清癯的臉上神情莊重,雙眼仔細觀察蒸籠和里面的粉,輕易不出聲。等到大桌子上放滿了糕,祖父母的臉舒緩開來,祖母拿出刀,在最先出籠稍稍冷卻的那籠糕上切下幾塊,送到我手里。那香甜糯軟的滋味,似乎有一種太陽的味道,成了我一輩子不忘的念想。 知道我家鄉的,都說那里的糕好吃,去旅游,買一籠“迷你”糕回去品嘗,只會品評甜、糯或者香的口感。其實,沒見過金燦燦的稻谷,沒聞過碾米的香氣,沒見過我祖父那樣蒸糕的嚴肅、嚴謹與虔誠,就很難品嘗出更濃厚的內容。我念想中的年糕有著溫馨、祥和的氣息,有著親情的滋味,飽含著穩健的力量與持久的心性! >>>更多美文:情感美文
其實不是心血來潮,我蓄謀已久的,在這個晴朗的秋日,回到了那家餐館。 原來叫黎先生,從前好像怎么樣都記不住。 記得黎先生里最美味的就是巴沙魚,今日也點了一份,不過魚肉下方昏暗安靜而熾熱滾燙鐵板,已經沒有了。 再也不用擔心會燙傷手。 但那份魚肉都不是記憶中的味道了。 淡了點。 出餐館有一段拐個角 成蔭綠樹,一眼秋陽盡頭照耀,望不到終 原來這條路也叫學院路 不過這次我是反著走的,從終點,走到起點。長長的路,綠綠的樹,溫和的陽光灑落,滿地星星點點。長路盡頭 是起點,亦是終點。 我盡可能放慢腳步,看見許許多多18歲的面龐向我迎面走來,提著行李,歡笑,聊天。三年前也是如此般。 走在這長長漫漫的路上,我感覺就像同他們一樣,在這里生活過很久。彼時我實在熱淚盈眶。路上風景,甚至天氣,乃至迎面而來的人,都同那時一模一樣。 我回頭看去,那時候的歲月和回憶,瘋狂奔回腦海里。 我明白,這次是真正的告別。 鄭重其事的,來到了這條路的終點 也是起點。 初或終,其實可以是同一個東西。 最后就該停在這里。 這條路真是絕美 慢慢又漫漫,漫漫亦燦燦 綠樹成蔭,一點秋陽盡頭閃耀,初即是終 感嘆片刻后,我消失在這條路的盡頭。 就像你那年背著行囊消失在那盡頭一樣。 就像你們那年牽著手消失在那盡頭一樣。 這一刻感覺就好像18歲那個時候。 >>>更多美文:心情隨筆
QW155CW58PKM14
踏輕洋蔥鴨湯底香氣評測 》露營料理新手攻略,讓烹飪變得更簡單踏輕洋蔥鴨湯底辛香濃郁 》輕鬆享受露營午餐,如何準備簡單美味料理